本书详细介绍中国樟属植物两个组——樟组与桂组各个物种的分布范围、主产地、种植地、外观形态、利用价值、部分重要品种的选优、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粗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综合利用尤其是现代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实例,重点介绍这些物种采集与种植的经济效益、药材利用、香料利用、木材利用、油脂利用以及这些品种的叶、枝干、皮、根、花、果、籽等各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作用、制取价值等相关产业及技术,是从事农业、林业、林产化工、香料香精制造、日用化学品、食品、医药卫生、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作为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实际操作的重要的工具书和常备手册,也可供农林、轻化、中医药、精细化工等大中专学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余几十年来从事樟科植物和其他香料植物的科学研究、种植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以一个化学工作者、调香师和天然药品制造者的身份,深刻体会“欧美人士每谓中国植物界之富源重在樟科”这句话的分量,觉得应当发动国内更多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农艺师关注樟科植物的研究和利用,并把这些研究成果尽快变为强大的生产力,以满足国内外有关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利用工作之便,把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樟科植物的成果加以整理、归纳成书,分别以《香樟开发利用》、《樟属植物资源与开发》等先后出版面世。《香樟开发利用》已经于2010年出版,深受广大种植、开发利用、科研工作者的欢迎。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在精细化工40多个行业和门类中,如按产值、利润率、纳税总量、与民众生活指标的关联度、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小进行排列的话,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制药及制药原料(尤其是植物提取物)、香料香精、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及其原料、洗涤剂及其原料、生物化工制品等,而樟属植物的所有品种全部都是宝贵的药材,也都是贵重的香料,从种植的樟属植物材料提取各种香料和药品单体成分以后,还可以进一步综合利用制取其他精细化工原材料或直接加工成为某些民生用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樟属植物的综合利用途径和方法、原理都比较接近,有许多物种可以得到相同的产物,所以本书在对樟属植物各个物种的选种、育苗、种植、采收和综合利用等方面一一详细介绍之后,又集中在一起从化学型研究到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作更深入的讨论,让读者对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宏观的思路,把樟树尤其是纯种芳樟综合利用的成功先例移植到樟属植物的其他物种上,让这些物种尽快在中国的南方各地遍地开花结果,为全人类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也让从事樟属植物种植、开发利用的人们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
2014年于厦门 |
第一章 樟属植物概述
第二章 樟组植物
第一节樟/8
一、樟与环境/9
二、观叶植物樟/13
三、樟叶精油/14
四、樟木与樟木粉/19
五、樟树籽/22
六、樟色素/23
七、樟的综合利用/25
第二节大叶樟/29
一、育种/30
二、苗圃整地/30
三、苗木的抚育管理/30
四、木材用途/31
五、江西吉安大叶樟的栽植及养护技术/31
第三节云南樟/34
第四节八角樟/39
第五节长柄樟/42
第六节油樟/44
第七节沉水樟/47
第八节细毛樟/49
第九节牛樟/53
第十节冇樟/56
第十一节毛叶樟/58
第十二节阔叶樟/61
第十三节米槁/63
第十四节尾叶樟/65
第十五节岩樟/69
第十六节芳樟/71
第十七节髯毛樟/73
第十八节银木/74
第十九节坚叶樟/77
第二十节菲律宾樟树/78
第二十一节猴樟/80
第二十二节湖北樟/83
第二十三节黄樟/85
第二十四节城口樟/90
第二十五节越南樟/91
第三章 桂组植物
第一节肉桂/93
第二节锡兰肉桂/97
第三节爪哇肉桂/101
第四节软皮桂/102
第五节少花桂/103
第六节岩桂/108
第七节土肉桂/113
第八节阴香/116
附阴香(原变型)/117
第九节狭叶阴香/119
第十节香桂/120
第十一节天竺桂/121
第十二节浙江桂/126
第十三节假桂皮树/128
第十四节聚花桂/129
第十五节狭叶桂/131
第十六节卵叶桂/133
第十七节毛桂/134
第十八节辣汁树/135
第十九节兰屿肉桂/136
第二十节华南桂/138
第二十一节屏边桂/140
第二十二节平托桂/142
第二十三节柴桂/143
第二十四节野黄桂/144
第二十五节银叶桂/146
第二十六节大叶桂/149
第二十七节粗脉桂/151
第二十八节川桂/152
第二十九节滇南桂/155
第三十节刀把木/157
第三十一节钝叶桂/159
第三十二节红辣槁树/161
第三十三节锈毛桂/162
第三十四节网脉桂/163
第四章 樟属植物化学型研究
第一节植物化学型/170
第二节樟属植物化学型/172
一、樟属植物化学型的特点/172
二、应用/174
第五章 樟属植物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香料利用/176
一、芳樟醇/177
二、桉叶油素/182
三、黄樟油素/184
四、柠檬醛/187
五、香叶醇/192
六、金合欢醇/194
七、香茅醛/195
八、苯甲酸苄酯/196
九、桂酸甲酯/197
十、桂醛/198
十一、乙酸桂酯/202
十一、丁香酚/203
十二、甲基丁香酚/205
十三、苯甲醛/206
十四、松油醇/207
第二节药物利用/208
一、肉桂、桂皮、桂枝、桂叶、桂丁/208
二、桂醛/216
三、樟脑/220
四、龙脑/221
五、芳樟醇/224
六、丁香酚/226
七、樟木脂素/229
八、樟叶黄酮与肉桂黄酮/230
九、樟叶皂苷与肉桂皂苷/235
十、核糖体失活蛋白/237
十一、桉樟叶油与桉叶油素/238
十二、香叶醇/239
第三节木材利用/240
第四节油脂利用/242
第五节城乡园林绿化/244
第六节植物源农药与动物驱避剂/249
参考文献/254 |
可供农林、轻化、中医药、精细化工等大中专学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