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采矿实用技术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凿岩机、凿岩钻车、牙轮钻机、潜孔钻机、装载机、单斗挖掘机、矿山运输机械、带式输送机、矿井提升设备、供排水、压气与通风排尘设备,并分别介绍了这些设备的性能参数、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与检修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本书内容密切联系矿山生产实际,通俗易懂。可作为矿山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设备维护保养工人的技术参考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等有关专业教材。 |
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涌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机械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轧钢生产企业急需大量能够及时掌握新设备性能、新操作技术和全面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人才,本书就是为适应上述要求而编写的。
本书参照冶金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根据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主要介绍了轧钢工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全书在内容编排上努力做到基本概念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基本理论必须、够用,面向生产实际,强调实践,突出技能。针对岗位工种培训的特点,语言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强调应用、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本书也注意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本书可用作热轧轧钢厂生产、操作者自学或轧钢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轧钢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参考,还可供职业院校轧钢专业学生阅读。
本书由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杨意萍主编;其中第1章~第6章、第10章~第13章及附录由杨意萍编写,第7章~第9章由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陆凤君老师编写。全书由杨意萍最后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张店钢铁厂刘新强高级工程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书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难免,敬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第1章钢铁基本知识1
11金属的晶体织构和结晶1
111金属的晶体结构1
112金属的结晶2
113合金及其相变3
12铁碳合金相图4
121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4
122铁碳合金的基本相5
123铁碳合金相图中的主要特征线和特征点7
124铁碳合金的分类7
125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8
126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8
127钢的相变9
13钢的分类和编号10
131钢的分类10
132我国钢号的表示方法12
14钢中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15
141钢中常存元素的影响15
142隐存元素在钢中的作用16
14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16
15金属材料的性能17
151物理性能17
152化学性能17
153力学性能18
16钢的热处理19
161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9
162热处理工艺20
17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23
171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3
172回复与再结晶24第2章塑性变形基本知识26
21塑性变形力学基础26
211外力、内力和应力26
212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27
22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27
221塑性28
222变形抗力29
23金属的塑性变形条件31
24塑性变形的基本定律31
241体积不变定律31
242最小阻力定律32
243弹塑性共存定律33
25塑性成型中的不均匀变形33
251均匀变形和不均匀变形33
252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33
253不均匀变形的原因34
254不均匀变形的典型现象35
26塑性成型中的外摩擦36
261金属塑性成型时摩擦的特点36
262摩擦的类型37
263摩擦理论38
264影响摩擦因数的因素38
265轧制时的摩擦因数39第3章轧制基本理论41
31变形区主要参数41
311简单轧制41
312轧制变形区及其主要参数41
313轧制变形的表示方法43
32轧制过程的建立44
321咬入条件44
322稳定轧制阶段45
323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46
33轧制过程中的横变形47
331宽展的分类47
332宽展的分布48
333影响宽展的因素49
334宽展的计算公式50
34前滑和后滑52
341轧制过程中的前滑和后滑现象52
342前滑区和后滑区52
343前滑、后滑与延伸的关系53
344前滑的计算式54
345前滑的影响因素54
35轧制压力和轧制力矩55
351单位压力和平均单位压力55
352轧制压力的计算56
353影响轧制压力的因素57
354轧制力矩58
36连续轧制基本知识58
361连轧常数58
362堆拉系数和堆拉率60
363连轧张力61第4章轧制设备基本知识62
41轧机的标称与类型62
411轧机的标称62
412轧机的类型63
42轧辊64
421轧辊结构与参数64
422轧辊性能指标及材料65
423轧辊的使用与维护65
43轧辊轴承68
431轧辊轴承的特点和类型68
432液体摩擦轴承68
44轧辊的调整机构和平衡装置70
441轧辊调整装置70
442平衡装置72
45机架73
46工作机座刚度74
461轧机弹性变形74
462轧机刚性的测定75
463轧机当量刚度与轧机控制性能77
47轧机主传动装置78
471轧钢机主传动装置组成78
472轧钢机主传动装置类型80
第5章型(棒)线材生产工艺基础81
51孔型的类型81
511按用途分类81
512按配置分类82
513按形状分类82
52孔型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83
521辊缝83
522侧壁斜度83
523圆角84
524辊环84
525锁口84
53延伸孔型系统85
54轧机导卫87
541横梁87
542导板87
543卫板88
544夹板与夹板盒89
545滚动入口导卫91
546滚动扭转导卫91
第6章棒线材生产操作技术92
61现代化棒线材轧机92
62换辊技术94
621换辊时间的确定94
622换辊方式及换辊装置95
623闭口牌坊轧机换辊操作95
624悬臂轧机的换辊操作96
625无牌坊短应力线轧机的换辊操作97
626摩根轧机碳化钨辊环的更换98
627换辊换槽安全操作要点98
63轧机的在线预调整99
631上下辊位置的检查99
632轧辊的水平对中调整99
633轧辊轴向位置的检查调整100
634机组轧制线对中的检查调整101
635辊缝的设定与调整102
636导卫的安装调整104
64试轧小钢105
641轧前检查105
642换辊(槽)后试轧参数的设定106
643试轧操作与要点106
644试轧注意事项106
645新槽试轧问题及处理106
65轧制过程中的调整操作107
651调整操作的原则107
652粗轧机组的导卫操作108
653粗轧机组轧件尺寸的检查与调整109
654机架间张力的判断及调节110
655中、精轧机在轧制过程中的调整111
656安全操作要点112
66主控台操作技术113
661主设定113
662速度调整基本概念114
663张力调节与速度调整115
664活套控制与速度调整117
665辊缝在线“补偿调整”时的速度调整118
666换辊换槽后轧制速度的调整119
667钢坯温度变化与速度调整操作119
668钢坯断面变化与速度调整120
669辊缝调整后的转速调整120
6610轧机区操作常见故障分析处理120
6611控制台安全操作要点122
67切分轧制技术123
671孔型系统123
672切分导卫124
673切分轧制时的轧机调整125
674切分轧制时常见工艺问题的处理126
675切分轧制注意事项129
68轧制缺陷与质量控制129
681分层129
682结疤130
683裂纹130
684发纹(又称发裂)130
685表面夹杂130
686耳子131
687折叠131
688刮伤(又称划伤、擦伤)131
689麻点(又称麻面)132
6810凹坑132
6811凸块132
6812形状不正133
6813辊印133
6814角不满133
6815公差出格133
6816扭转134
6817弯曲134
6818拉穿134
6819轧损(又称中间轧废、轧甩)135
69轧制事故的预防、分析和处理135
691缠辊135
692跳闸和卡钢136
693打滑137
694爆槽137
695断辊138
696冲导卫138
697喂错钢139
698倒钢139
699崩辊环(又称掰辊环)141
6910爆套筒141第7章热轧宽厚板生产技术142
71中厚板生产设备与工艺142
711中厚板轧机形式142
712中厚板轧机的布置142
713宽厚板的轧制过程143
72宽厚板生产轧制规程144
721压下规程144
722可逆轧机速度图146
723温度制度147
724辊型制度148
73换辊操作149
731换辊装置149
732换辊步骤149
74轧机调整技术153
741轧辊轴线在垂直面内的调整153
742轧辊轴线在水平面内的调整154
743轧辊窜辊的调整154
744零位调整154
745辊缝设定155
75宽厚板的生产控制技术156
751厚度设定156
752厚度自动控制157
753平面形状控制159
76轧制操作技能161
761压下操作台操作技能161
762主机操作台操作技能162
763辊道工操作技能164
764卡量工操作技能165
77生产故障的排除与处理166
771轧辊压靠166
772“摊钢”167
773电机阻转167
774钢板翘头或叩头167
775鱼头鱼尾169
776双鼓形169
78操作废品与生产管理169
781凸包169
782麻点169
783划伤170
784折叠170
785压痕171
786结疤171
787浪形板171
788弯曲171
789瓢曲172
7810轧制厚度不合格172
第8章热连轧板带生产173
81热连轧板带生产工艺制度175
811粗轧机组轧制规程175
812精轧机组的压下规程176
813精轧机速度图177
814精轧机组速度锥179
815轧制过程中的热传递179
816热连轧板带生产中的温降方程180
82设定控制182
821粗轧机组厚度设定182
822精轧机厚度设定182
83速度控制184
831电动机调速基本知识184
832主速度级联系统185
833精轧机组速度的设定186
834机组速度操作186
84张力控制188
841张力作用188
842无活套微张力控制189
85活套控制190
851活套的作用190
852活套工作原理190
853机架间活套量192
854控制活套所需的力矩193
855活套的控制194
856主控台操作194
86主控台生产故障及处理办法195
87热轧带钢轧制缺陷及消除198
871窄带钢轧制缺陷及消除198
872宽带钢常见轧制缺陷及消除200
第9章板带钢的高精度轧制技术204
91宽度控制204
911宽度控制设备形式204
912板宽变动的原因205
913板宽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206
92厚度控制207
921异板差和同板差207
922影响厚度波动的因素207
923轧出厚度的变化规律208
924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形式208
925AGC的控制方式214
926AGC系统的补偿控制215
927自动厚度控制系统控制方式217
928AGC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218
93板形控制219
931板形基本概念219
932影响板形的因素221
933板形控制的工艺221
934板形控制的设备224
935板形控制系统224
第10章钢的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228
101控制轧制228
1011控制轧制的类型228
1012控制轧制工艺230
102控制冷却230
1021控制冷却原理230
1022轧后余热淬火及自回火工艺231
第11章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233
111游标卡尺233
112外径千分尺234
113热卡样板236
114卡钳237
115塞尺237
116量具的保养238第12章轧钢自动化239
121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239
1211模拟量、模拟信号和数字量、数字信号239
1212在线与离线239
1213数学模型及其自学习239
1214人工控制、自动控制和实时控制240
1215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240
1216比例调节、积分调节与微分调节241
122轧钢过程的计算机控制241
123在线监测仪表243
1231温度测量仪表243
1232轧制压力测量仪表245
1233测厚仪245
1234辊缝测量仪表246
1235轧件位置检测器246
1236宽度测量仪表247
1237平直度测量装置247
1238凸度测量装置247
124仪器精度的基本术语248
第13章轧钢组织管理基本知识250
131轧钢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50
1311作业率250
1312成材率250
1313合格率251
1314轧机产量251
132质量管理基本知识253
1321全面质量管理与PDCA 循环253
1322标准与标准化253
1323质量管理小组与生产现场的7S活动254
1324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254
附录1轧钢工(中级)理论知识复习题258
附录2轧钢工(中级)理论知识复习题参考答案356
参考文献386 |
本书内容密切联系矿山生产实际,通俗易懂。可作为矿山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设备维护保养工人的技术参考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等有关专业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