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生物分解与生物基塑料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从技术革新到各个领域的应用,从制造技术、加工技术、应用技术到商品化现状、可回收性、能源替代等方面,以最新的技术现状为基础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外一些政策走向进行了阐述。
本书适合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生产及加工技术人员参考。 |
塑料自发明以来,因为质量轻、性能好且耐用而被大量使用,塑料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06年全世界塑料消耗量在2亿吨以上,而我国表观消费量在4000万吨左右,其中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最迅速。塑料包装材料占生活垃圾的10%~20%,而这种垃圾实际上是“永久性”的不能被降解。怎样面对及如何处理塑料垃圾已成为世界性的环保问题。另外,近年来资源紧缺和环境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如何减轻对石油资源的依存,实施循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塑料工业的全球性热门话题。
大量塑料的使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和能源,而且因为不能自然降解,燃烧时又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部分地造成和加重了“白色污染”及“温室效应”。为净化周围环境,消除塑料废弃物,人们努力地做好以下工作来减少污染:一是卫生填埋(用土掩埋垃圾);二是废物利用。卫生填埋虽可明显地缓解环境污染,但是却将环保的重任推到下一代人身上。废物利用是较可行的办法,世界上相继出现了焚烧利用热能、回收再利用、自然降解三种主要的解决塑料废弃物方法。回收再利用是从垃圾中回收塑料,经过分拣、冲洗、干燥、粉碎等过程,最后加工成制品,虽然会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一定程度上能使环境有所改善。不过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塑料材料到底能回收再加工利用多少次?不能回收后如何处置?许多专家建议应大量开发和生产能自然降解且可回收再利用又对自然界、生物界无害的塑料,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塑料垃圾”问题的办法。
相对以性能和便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20世纪塑料开发,21世纪的开发将侧重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及其他更高层次的考虑,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这样的开发变得可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循环性社会,被寄予厚望的环保型塑料的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开发可自然降解的塑料制品来替代普遍使用的普通塑料制品曾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热点,但是当时降解塑料因为成本和技术问题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原料生产和制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降解塑料尤其是生物基分解塑料重新受到关注,成为可持续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亮点。
无论是从能源替代、二氧化碳减排,还是从环境保护以及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基塑料都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书对可持续发展材料——生物分解与生物基塑料从技术角度出发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从技术革新到各个领域的应用,从制造技术、加工技术、应用技术、商品化现状、可回收性等方面,以最新的技术现状为基础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外一些政策走向如《京都议定书》等进行阐述。
作为可持续发展材料,生物分解和生物基塑料的研究必将不断增加,希望广大关心其发展的读者们,能对这种新概念材料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对其将来的发展前景保持兴趣。
本书第2章第3节、第4章第3节、第4章第6节由杨惠娣编写,第3章第2节、第3章第3节由陈学军、陈学思、董丽松编写,第4章第5节由陈兴华编写,其他章节由翁云宣编写,最后由翁云宣统稿。
感谢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的支持。
感谢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王玉忠、北京工商大学许国志、深圳市中京科林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孔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发生、华中理工大学王世和、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先炳、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李佳灵、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献红、西安华源生态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对本书出版提供的宝贵资料。
感谢比澳格(南京)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陈昌平、福建百事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余润保、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马占峰、清华大学李金惠、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陈志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院陈国强、清华大学化工系郭宝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季君晖、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杰、南开大学宋存江、华南理工大学余龙、浙江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尹晓民、浙江天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裘陆军、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张光军、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吕渭川、河北昭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马英华、福建泛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少忠、深圳禾田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贾伟生、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姜凯、北京新华联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杨尔宁、安庆和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马世金、罗宾生化科技(汕头)有限公司叶新建、湖南科汛环保塑料有限公司王士彪、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沈莉萍、烟台阳光澳洲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上官智慧、广东惠州俊豪塑料发展有限公司苏俊铭、深圳市万达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魏文昌、四川柯因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叶文彬、哈尔滨龙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支朝晖、四川琢新生物材料研究有限公司袁明龙、丹阳市华东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刘永忠、南通九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沈晓蔚、上海林达塑胶化工有限公司王梓刚、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有限公司杨义浒、南京诚科机械有限公司孔祥明、厦门固得塑胶有限公司郑晨飞,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于培星、重庆市联发塑料原料工业有限公司周久寿、优利(苏州)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林日旺、江苏中科金龙科技集团公司徐玉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蔡立志、安徽德琳环保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曹承平、江阴市杲信化纤有限公司周新等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编者
2010年3月 |
第1章绪论1
11生物基塑料1
111生物基塑料的定义1
112淀粉基塑料2
113微生物合成的塑料3
114生物基塑料的目的和意义5
12降解塑料6
121降解塑料的定义6
122生物分解塑料的目的和意义9
13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与生物基塑料的区别13
131降解性能的区别13
132从原材料来源角度来区别14
133从使用后废弃处理角度来区别15
第2章天然高分子材料塑料17
21概述17
211淀粉17
212纤维素衍生物、植物纤维18
213甲壳质、壳聚糖19
22淀粉基塑料19
221原淀粉19
222淀粉基塑料21
223淀粉基塑料实例29
224淀粉含量的测定34
225淀粉基塑料降解性能的评价39
23木基塑料40
231原材料及配方42
232成型工艺49
第3章生物基生物分解塑料62
31概述62
311聚乳酸62
312微生物合成聚合物63
32聚羟基烷酸酯66
321简介66
322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67
323聚羟基烷酸酯的分解机理76
324聚羟基烷酸酯的检测79
325聚羟基烷酸酯的性能81
326聚羟基烷酸酯的成型92
33聚乳酸95
331简介95
332乳酸的合成99
333聚乳酸的合成104
334聚乳酸的聚合机理111
335共聚物113
336聚乳酸的成型加工114
337聚乳酸的性能改性118
338聚乳酸生物分解机理120
第4章石化基生物分解塑料122
41概述122
411二醇、脂肪族二元酸类聚酯122
412引入芳香基的聚酯123
413聚己内酯124
414聚乙烯醇125
415二氧化碳共聚物125
416聚醚126
417聚天冬氨酸127
418脂肪族聚酯与聚酰胺的共聚体127
419PPDO127
42脂肪族二元酸和二元醇共聚物128
421简介128
422合成128
423催化剂131
424性能131
425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成型加工133
426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改性研究134
427国内外生产现状136
428应用137
43引入芳香族的二元醇和二元酸共聚酯137
431脂肪芳香族共聚酯合成原料138
432PBAT138
433Biomax144
434Eastar Bio146
44聚乙烯醇146
441聚乙烯醇的性能特征147
442聚乙烯醇淀粉合金149
443聚乙烯醇淀粉合金的加工工艺和配方152
45二氧化碳共聚物154
451简介154
452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制备技术160
453性能172
454应用179
第5章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分解塑料的成型加工187
51成型加工原理187
52塑料的成型加工法192
521塑料的用途与成型加工法192
522挤出成型192
523注射成型199
524纺丝208
525发泡成型209
526其他成型217
第6章生物分解塑料的应用219
61生物分解塑料薄膜和片材的主要用途219
62生物分解塑料在农、林、渔、牧业中的应用226
63生物分解塑料发泡制品的应用233
64生物分解塑料的其他日常用品应用238
65生物分解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247
651耐久性汽车产品、电子机器外壳247
652世界首个采用聚乳酸制备的汽车部件——地毯、备胎盖248
66加工辅助材料249
661印刷油墨250
662树脂成分251
663溶剂251
664添加剂251
665颜料251
666油墨用黏合树脂252
667油墨助剂253
668油墨用颜料253
669黏结剂、黏着剂255
6610生物分解乳液制作涂料、黏合剂258
6611可以进行生物分解的油墨、涂料259
67医用生物分解塑料259
671缓控释注射剂259
672缝合线和整形外科固定件260
673缝合线261
68重大活动应用实例262
681北京奥运会262
682其他262
第7章回收再利用264
71物理回收再利用265
72化学回收再利用266
721PLA的化学回收再利用267
722PHA的化学回收再利用270
723PCL的化学回收再利用271
724PBS的化学回收再利用272
725混合物的化学回收再利用273
726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回收再利用274
727可以进行化学回收再利用的生物分解塑料的分子设计275
73热回收再利用277
74生物回收再利用278
741简介278
742循环系统中的生物回收再利用278
743生物分解塑料和拥有生物分解性的生物基聚合物的生物回收再利用280
744需氧性处理中的生物回收再利用283
745厌氧性处理中的生物回收再利用285
746生物回收再利用的展望288
第8章生物分解塑料的评价体系290
81生物基含量评价290
811研究生物基含量测定的意义290
812测试方法292
82降解性能评价295
821试验方法296
822结果评价方法304
823各种降解塑料适合的试验方法312
83生命周期评价313
831LCA的方法和意义314
832生物分解性塑料的案例分析315
833测定塑料相关生物质碳含量的生物基塑料成分评价方法319
84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和生物基塑料324
841可生物降解材料325
842可堆肥材料326
参考文献330 |
本书适合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生产及加工技术人员参考。 | |